同时,AI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发展洪流,不仅激起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波澜,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思。 政策护航 AI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定逐步细化。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旨在带动AI对产业升级的牵引。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随后,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凸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意义。其中,标准体系、应用场景等关键词在顶层设计中多次出现。 标准体系加快形成,为产业健康发展锚定“坐标系”。《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聚焦基础共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等七方面重点方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处理流程及质量评价模型》等12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公开征集意见……标准制定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将进一步降低AI协同创新与技术整合的门槛。 应用场景逐步细化,绘好AI创新应用的“工笔画”。在自动驾驶领域,工信部等五部门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让“聪明的车”行驶在“智慧的路”上。在绿色转型领域,算力、电力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布局提上日程,智能微电网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在智能制造领域,我国已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